见证历史!破1了
有储户称,三年前她的存款利率还有3.5%,现在则降至1.3%,百万存款三年利息从10.5万元缩水至3.9万元。
有储户称,三年前她的存款利率还有3.5%,现在则降至1.3%,百万存款三年利息从10.5万元缩水至3.9万元。
日经225指数收涨1.0%,至37531.53点,电子类股领涨。韩国KOSPI指数收盘上2.01%,报2644.25点。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周日表示,在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话后,他同意推迟对欧盟加征新关税。
近期,为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央行正式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降息0.1个百分点。随着市场利率中枢进一步下行,稳健类理财产品的预期回报也随之走低,红利资产再受关注——5月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后,红利低波100指数(指数代码:930955)连续多个交易日上涨。
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突破5%,触及2008年以来的高点;30年期日债收益率向上触及2.98%,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30年期德国国债和同期限英国国债收益率也出现大幅上行。
5月12日,中美达成90天关税“休战协议”。甚至连美国媒体也承认,中国在贸易战首轮交锋中取得了明显胜利。正如一向持强烈反华立场的彭博社就大多数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分析所总结的那样:“对于打算和特朗普硬刚到底的中国来说,这样的结果好得不能再好了。”
5月12日,中美达成90天关税“休战协议”。甚至连美国媒体也承认,中国在贸易战首轮交锋中取得了明显胜利。正如一向持强烈反华立场的彭博社就大多数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分析所总结的那样:“对于打算和特朗普硬刚到底的中国来说,这样的结果好得不能再好了。”
中美在顶尖科技领域现在可以说是你追我赶,各有千秋。最近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在科技领域并不落后于美国,在某些领域甚至领先美国。当然我们也不能妄自尊大,也要看到在很多领域,我们和美国的尖端科技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其实在个别的领域,我们是集
静待三条线索的发酵。在上周报告《下限已经抬高,上限尚待打开》中,我们认为:对权益资产来说,4月以来市场在一次性风险计提之后,基于逆周期政策“对冲”和贸易环境“冲回”两大逻辑,已逐步定价了基本面的“下限抬高”。下一阶段的关键在于能否进一步推动内需短板领域的积极变
这种不确定性实际上始于上周五晚些时候,此前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了美国债务评级。在交易周的最后几分钟,黄金设法突破了每盎司3200美元的初始阻力位。随着本周接近尾声,贵金属价格已回升至3300美元以上。
打工者通常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时间来换取收入,他们的“工具”就是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他们通过每天的工作来获得报酬,这种收入方式相对固定,通常与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直接相关。
日本央行(正式名称: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简称“日银”)对全球金融市场有着重要影响,2022年1月以来,我们开启“中金看日银”相关系列报告,持续追踪日本央行动向,目前已相继发布了61篇报告(详情参考文末《中金看日银》系列报告一览表)。
截至3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降至7654亿美元,较上个月减少了约189亿美元。在同一时期,英国大幅增持289亿美元美国国债,总持有量达到7793亿美元,从而超越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海外持有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3月不仅减持了美债总量,还进行了债券结构
在前文说了,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是不会去买股权类(跟是否上市无关)资产,也不会去买楼宇等不动产,更不会去变现更难、波动更大的矿产、油气等自然资源了。
5月20日,新一轮存款降息开启,我国存款利率正式进入“1时代”,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大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从0.2%降到0.05%,一年期定存从1.1%降到0.95%,三年期从1.95%降到1.25%。
央行、外汇局拟完善境内企业境外直接上市资金管理,明确境外上市募集资金、减持或转让股份所得资金原则上应汇回境内,股东因增持汇出资金如有剩余或交易未达成时,应及时汇回境内。明确境外发行可转债和将可转债转为股票相关管理要求。
► 央行、外汇局:发布《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统一本外币管理政策。境外上市募集资金、减持或转让股份等所得可以外币或人民币调回,相关资金均可使用资本项目结算账户汇出入。境外上市募集资金、减持或转让
当地时间5月22日(周四),随着美国国债抛售暂时歇息,美股试图反弹走高,但尾盘一波跳水后,美股涨幅收窄。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指数基本持平,标普500指数跌0.04%,纳斯达克指数涨0.28%。
本周二,日本20年期国债迎来自2012年以来最差拍卖,投标倍数跌至2.5倍,尾差飙升至1987年以来最高水平。这场债券灾难引发日本长期国债全线暴跌,30、40年期收益率双双升至新高。
美国银行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表示,随着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突破5%,投资者应趁抛售之际“逢低买入”,因为政府很可能会因“债券卫士”(bond vigilantes)的压力,着手控制债务规模。
美国 10 年期期限溢价(即投资者持有长期债券而非一系列短期债券所要求的额外回报)已攀升至接近 1%,这是 2014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数据反映出投资者对美国未来扩大举债规模的计划有多担忧。